首页科技创新 浙大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刚:区块链思维模式是共赢共享共治

浙大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刚:区块链思维模式是共赢共享共治










杭州网讯 11月23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网易集团联合主办,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滨江区人民政府、杭州萧山区人民政府、北京网易…

杭州网讯 11月23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网易集团联合主办,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滨江区人民政府、杭州萧山区人民政府、北京网易传媒有限公司及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网易未来大会”正式开幕。

在11月23日下午举行的“2019网易未来大会”之“区块链+实体经济论坛”上,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陈刚在“区块链+实体经济论坛”上分享了对区块链未来发展的三点看法。

浙大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刚:区块链思维模式是共赢共享共治

图:陈刚为“区块链+实体经济”论坛致辞

第一,区块链技术并未定型,还在不断发展中,尤其是应该根据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而不应该固步自封,坚持所谓的区块链原教旨主义。

陈刚认为,区块链原始的特点会有所变动,不一定是完全的去中心化,根据实际情况也许也会有一些中心化的特征。比如会结合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相关的密码学技术,更好地促进区块链安全隐私保护程度的提升。

第二,区块链技术的热潮也很有可能将促进整个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密码学技术的更广泛应用,构建一个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生态环境。

他认为,区块链技术也更有可能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形成更好的更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的技术解决方案,比如Facebook发布的Libra的支撑技术就不完全是区块链技术,分为两层,底层的最终结算层采用区块链;而上层的普通支付层则采用了集中式交易技术,更可能适应实际的支付场景:“这样的混合式技术应用场景或许将更为广泛,也更为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应用。”

第三,区块链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多也代表了一种共识,共赢、共享、共治的区块链思维模式。

他认为,我们应当善于将互联网思维模式应用到实际的场景中,以设计并构建出一个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协作模式,更加有利于各方发挥各自优势以更好进行合作,在生产关系领域形成变革,之后再用适当的区块链技术予以实现。

“某种意义上,善于应用区块链模式进行思考以构建各方共赢的协作关系,比仅仅强调技术的应用或许更为重要。”陈刚说。

浙大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刚:区块链思维模式是共赢共享共治


附:陈刚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下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做一个开场致辞,其实也是抛砖引玉。

刚才主持人也提到,10月24日陈纯院士在政治局讲解区块链技术,之后习总书记做重要讲话,区块链技术又掀起了一个新的热潮。但这次热潮与以往有显著差异,完全不强调炒币,强调三方面:区块链核心技术与平台研发、区块链场景应用落地和加强区块链监管。这三方面都非常重要,首先核心技术绝不能再被卡脖子;场景尤其是民生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而监管就像交警保证了整个系统的长治久安。

我看今天嘉宾的报告分别涵盖了这三方面,有谈具体平台研发的,有谈标准化建设的,有谈在金融、民生、智慧城市等领域研发的,有谈如何更好地监管的。都是非常好的话题,我们非常期待。

接下来,我就区块链的发展趋势谈三点个人看法:

第一,区块链技术并未定型,还在不断发展中,尤其是应该根据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而不应该故步自封,坚持所谓的区块链原教旨主义。如区块链原始的特点会有所变动,比如不一定是完全的去中心化,根据实际情况也许也会有一些中心化的特征;比如会结合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相关的密码学技术,更好地促进区块链安全隐私保护程度的提升。

第二,正如这一轮AI技术热潮在某些程度上实际促进了整个信息技术的更广泛应用一样,区块链技术的热潮也很有可能将促进了整个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密码学技术的更广泛应用,构建一个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生态环境。区块链技术也更有可能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形成更好的、更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的技术解决方案,比如Libra的支撑技术就不完全是区块链技术,分为两层,底层的最终结算层采用区块链,而上层的普通支付层则采用了集中式交易技术,更可能适应实际的支付场景。这样的混合式技术应用场景或许将更为广泛,也更为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应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览网融媒体平台--博览杂志社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chinaexponews.com/tech/chuangxin/202104/1858.html
上一篇互金协会发布《中国区块链金融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20)》
下一篇 1/4成员退出后,天秤币协会召开首届会议成立董事会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619212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zgblw@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