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蝶变中的历史瞬间 记者 河南日报董亮 供图
□河南日报记者归欣
11月19日,河南省党政代表团参观苏州工业园区,紧张有序的考察进程被一张老照片打断。
1994年,这里是苏州城东郊的金鸡湖畔跨塘镇,土路灰瓦、矮墙窄巷,与彼时的河南乡村并无二致。然而,沧海桑田,26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累计上缴税收8000多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超1.1万亿美元,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创新活力最强、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这张老照片,见证了苏州‘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跨越式发展历程。”许多代表团成员表示,看到这里深受触动。
2019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0亿元,人均GDP4.8万美元,一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四连冠。2020年1至7月,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21.2亿元,同比增长4.3%;进出口总额3691.2亿元,同比增长6.4%;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同比增长211%,成为疫情冲击下经济恢复最快、发展势头最好的开发区之一,以国际领先的姿态,为全国各地园区发展树起了鲜明“标杆”。
向苏州“标杆”学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代表团成员各有视角、感触不同。
“阳澄湖大闸蟹是苏州的农产品地标,苏州人‘会吃螃蟹、敢吃螃蟹’的首创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代表团成员、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表示,发展的动力来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近年来三门峡围绕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扎实推进新能源汽车等新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苏州等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要认真学习苏州的创业创新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印象最深的,是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将‘争第一、创唯一’写在发展旗帜上,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升汇聚国际创新资源要素能力、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能力。”代表团成员、开封市委书记侯红告诉记者,近几天的学习考察中,苏州工业园区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建设,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为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郑州大都市圈、郑汴一体化建设,在国家区域经济布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益借鉴。
“推动高质量发展,还要从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下功夫、上水平。”在谈到参观苏州工业园区的感受时,代表团成员、省卫健委主任阚全程认为,“苏州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注重基础教育、卫生、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学习借鉴,切实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实现河南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