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于欣伟呼吁,构建和完善高校婚恋教育体系,建议将婚恋教育设为高校学生必修课。
此前,婚恋教育已经以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陆续出现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高校里。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杨丽表示,“不知道怎么爱,缺乏爱的能力”是当下许多年轻人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在高校开设“恋爱课”,有助于“帮助他们更懂爱。”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教授表示,高校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已将婚恋问题纳为章节,是否将婚恋教育设为必修课还有待商榷。
多所高校开设婚恋教育课
天津大学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开设“恋爱学理论与实践”选修课程。授课教师有法学专业教师、学生心理中心的教师、学生辅导员、媒体情感栏目的主持人等。
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杨丽表示,“不知道怎么爱,缺乏爱的能力”是当下许多年轻人面临的突出问题。而大学时期恰恰是青年“练爱”的重要时间段,通过在高校开设“恋爱课”,有助于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的尊重、诚信和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更懂爱。”
2020年春季学期天津大学又增设“恋爱心理学”选修课程,学生人数限制为150人,首次在选课系统上线就达到爆满状态。
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恋爱心理学”主讲教师王小玲介绍,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学生由此学习一些恋爱心理知识,树立自己正确的恋爱观,掌握经营亲密关系的秘诀,“我们的学生需要提升识别爱、表达爱、维护爱,以及应对失恋的能力。”
在山东一高校内开设爱情课的范老师同样表示,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她发现,有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不仅仅是异性;除此之外,影响学生婚恋观的因素有很多,需要进行引导,“比如原生家庭会影响学生的婚恋观,经历失恋也会影响他们对爱的理解,所以我们有很多学生容易深陷失恋的苦痛,很难恢复,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
也是在2015年,范老师在学校里成立了情感教育工作室,并开设了全校第一个情感类通选课程“爱情与婚姻”,试图通过这些渠道让学生了解爱情。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已明确提出,要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
学生课后反馈:是上课,更是成长
范老师介绍,开设爱情课的初衷是因为一名女生,“她在与男朋友的恋爱关系中一直处于自我否定的状态,男友花她的钱、约会别的女孩子都会使她感觉她自己很差。”这名女生让她意识到大学校园情感教育的缺失。
通过情感教育工作室和爱情课,范老师遇到了许多男生女生来咨询各式各样的感情困惑,“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什么是爱情’、‘如何处理失恋后的伤痛’、‘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自己爱自己’,我想我做到了。”
在范老师帮助下走出阴霾的同学曾写给她一段话:您一遍遍在海滩上种下花儿来,虽然未必成功,但种下那一刻心生欢喜。
天津大学“恋爱心理学”主讲教师王小玲也收到过多位同学的课后反馈。有女同学表示,“恋爱心理学”是上课,更是成长,“从回避恋爱到正视恋爱,再到憧憬恋爱,每次课我都在一点一点地蜕变。”也有男同学称,他从困于自己的心结之中不能释怀,到可以开导身边的朋友坦然面对失恋,“在这期间,我的心灵由脆弱一步步地坚固,坚固到能够笑着对过去问好,再一步步地柔软,柔软到能够将一颗受伤的心缓缓地包围住。”
专家:是否将婚恋教育设为必修课有待商榷
对于是否应该将婚恋教育设为必修课的探讨,范老师称,恋爱本身就是个人选择,恋爱课程也应当保留学生的选择权,可以在高校中仍以选修课的方式存在。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教授表示,全校必修课是指全校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其中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已将婚恋问题纳为章节,而是否将婚恋教育设为必修课仍有待商榷。
许燕教授称,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其内容的精华性,若将婚恋教育设置为必修课则会剥夺学生的自主性,可以以选修课、讲座的形式存在,设置为必修课仍需进行各方面的综合考虑。